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专业 > 中医方剂 > 常用方剂 > 清热剂 > 清脏腑热 > 龙胆泻肝汤
编号:10396146
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》 2003年第5期
     【文献标识码】 B 【文章编号】 1726-6424(2003)05-0442-01

    笔者对院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,并与静脉滴注病毒唑治疗组比较,取得良好疗效,现报道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 选择病期不超过5天,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及未经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60例,随机分2组。龙胆泻肝汤组32例,男15例,女17例;平均年龄39.69岁。病毒唑组28例,男18例,女10例;平均年龄48.54岁。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。

    1.2 治疗方法 龙胆泻肝汤组,药用龙胆草10g,栀子10g,黄芩10g,生地15g,大青叶15g,连翘10g,生甘草10g,泽泻10g,元胡10g,车前子(布包)10g;随证加减:头面者加菊花;上肢者加片姜黄;下肢者加牛膝;血热明显出现血疱坏死者加白茅根、赤芍、丹皮;感染重者加银花、公英、板蓝根;便秘者加生大黄;年老体虚者加黄芪、党参。水煎服,每日1剂, 早晚餐后各煎服1次。病毒唑组静脉滴注病毒唑600mg,每日1次。10~14d为1疗程,所有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。

    1.3 疗效观察及疗效判定标准 每隔3天随访1次,并记录以下指标 [1,2] :(1)停止出现新发皮疹时间;(2)结痂时间,指90%以上皮损干涸、结痂;(3)疼痛减轻时间,指疼痛明显减轻,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睡眠;(4)止痛时间,指疼痛基本消失;(5)皮损痊愈时间,指皮损完全消退或脱痂,如皮损痊愈后,仍有明显疼痛者判为后遗神经痛,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[3]

    1.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,各组数据用X±s表示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2.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。

    表1 两组带状疱疹症状的消退时间 (略)

    2.2 后遗神经痛 龙胆泻肝汤组,发生后遗神经痛者1例,占3.1%;病毒唑组2例,占7.1%。

    2.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,龙胆泻肝汤组出现腹痛、腹泻1例,不良反应发生率3.1%;病毒唑组出现头晕2例,其中1例伴有耳鸣、胃肠道不适3例,发生率为14%;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,可坚持治疗,且在疗程结束后均可逐渐消失,未见严重不良反应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带状疱疹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,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,当病毒再活动时,沿周围神经而侵及皮肤,出现皮疹。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“缠腰火丹”、“蛇串疮”、“蜘蛛疮”等相类似,此属肝胆热盛,气滞湿阻,兼感毒邪;治宜龙胆泻肝汤加减,以清利湿热,解毒止痛为主。研究结果表明,龙胆泻肝汤组在控制新发皮损、止痛,皮损结痂及痊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静脉滴注病毒唑组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1 赵辨.临床皮肤病学,第3版.南京: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1,300-303.

    2 倪容之.现代皮肤病治疗学,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1994,212-2165.

    3 刘汉平.带状疱疹178例临床分析.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,1999,13(3):183.

    作者单位:158100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

    (收稿日期:2003-08-20)

    (编辑 木子), http://www.100md.com(李殿文)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专业 > 中医方剂 > 常用方剂 > 清热剂 > 清脏腑热 > 龙胆泻肝汤